致富彩票

《曾国藩传》有声书

  • 名称:《曾国藩传》有声书
  • 分类:有声读物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4/5/26 19:34:29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的世家,家族几百年都没有出过秀才。

他自己的智商也不高,前后考了7次才中秀才,后来像突然开挂了一样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

虽然当了大官,可是曾国藩一开始的仕途不算顺利,这源于他自身的问题,比如见识狭隘、观念鄙俗,加上脾气暴躁,在同僚当中极不受欢迎,这让他非常自卑和焦虑。

过了三十岁,曾国藩才开始立志做圣人,并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全面提升自己,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一样,加上他善于把握机会,以及善于使用笨方法稳扎稳打,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对抗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成就巨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也因为在立言、立德、立功方面跻身于圣人之列,与孔子、王阳明一起,并称为“两个半圣人”中的半个圣人。这本《曾国藩传》就是讲述曾国藩如何一步步走上自我完善之道的,值得一读。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想变厉害的人,都会把这本书读几遍,甚至把它读烂了。 

且不说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六戒,已经成为欲成大器者必须遵守的,他的日课十二条早已经被不少人当成自己的日课,日日修炼,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厉害了。

在《曾国藩传》中,作者把它叫做“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都是一样的。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我认为这是最难做到的,也是曾国藩日课里最有力量的一条。它整句话的意思是,每天都要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保持端庄严肃的神情,时刻都要有警惕之心,还要检查头脑中是否有不良的念头。 

没事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把气聚拢在体内;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杂念。这样才能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就像八九点钟刚升起的太阳一样生机勃勃。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限时间,每天都必须静坐半个时辰,这样就能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想不出本位,也能使性命凝结,像宝鼎一样不可动摇。

曾国藩定了这条日课之后,就养成了每日静坐的习惯,不管是战事危急还是事务繁忙,他的这个习惯就没有中断过。慢慢地,他就知道如何收住自己的心性,可以安然入睡了。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这句话很好理解了,就是天亮了就起床,不要留恋舒服的被窝。可是能够做到的人就不多了,你看网上很多的早起打卡群就明白了,真正能够早起的人,谁还会去打开,都是做不到的人强迫自己去做罢了。 

不过早起三朝当一工,你若能早起三天的话,就相当于比别人多了一天的工作时间了。一般厉害的人都善于利用早起的时间,在这个不轻易被打扰的时间里,去做重要的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意思是一本书没有读完,就不看第二本,而是一本接着一本看。我认为这是很多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能够读完一本书最好的方法。

而厉害的人,在阅读时一般都不会同时看几本书,虽然美其名曰擅长处理多线程工作,实际上容易分心,还不如一心一意把一本书读完,再读下一本,少即是多,慢就是快。

5、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曾国藩每天的日课是圈点十页的二十三史,从你的阅读量看,每天读10页书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即使有事也不中断。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为目前发生的一切,从事件的规律来看,跟历史上发生过的没有什么不同,可能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了解历史的人,就能借助经验教训去应对当下的事情。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曾国藩把谨言慎行当成自己日课的第一工夫,时刻留心,不给自己说话犯错的机会。以前他口不择言,得罪了很多同僚和朋友,以至于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糟糕。

学会了谨言之后,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曾国藩都不再乱说话。尤其在官场上,有不少人因为乱说话而丢了性命的,曾国藩不可能不知道,而厉害的人更知道这一点。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这里的气是元气,人活着全靠这口气支撑着。古人十分注重养气,像正气诀、理气四诀、养气七诀等,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玄之又玄,以为是道家养生的秘诀,普通人学不来。

其实养气非常简单,曾国藩的这条日课「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就是把气放入丹田的方法,是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人说的,跟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一样,做什么事都要光明正大。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这句话意思是,曾国藩十二月接到父亲曾麟书的信,劝告他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原来曾国藩在30多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父亲从湖南老家到北京去看望他。到了北京之后,父亲看到曾国藩的日常作息非常不规律,每天忙于各种应酬饭局,纵欲过度,还经常暴饮暴食,身体吃不消才生病的。

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这句话中的“日知其所亡”出自《论语》,就是每天都能知道一些原来所不知道的事。曾国藩写日记的方式跟老师倭仁一样,每天从早到晚都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言行,把思想行为中不合于义理的都记载下来,慢慢纠正。

其实写日记是最好的记录,不管是复盘,写读书心得还是记录生活,谁都可以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自我精进,成为一个越来越厉害的人。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曾国藩的这条日课说的是,每月都不能忘了自己学过的技能,一定要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写文章来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正气是否充足。

曾国藩认为,自己每个月写几篇文章就够了,千万不能沉溺于文章。如果耗时耗力去写文章,就容易玩物丧志,对自己也是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这一条的目的不是勤奋写作,而是一个人每天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如果到了月底就忘记了以前学会的,就不算是一个好学之人了。

11、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曾国藩规定自己每天饭后练字一个小时,并且把平时的文字工作当作练习书法的机会。而是学会今日事今日毕,不能拖到明天才去做,那样的话事情就越积越多,清理起来就难了。

曾国藩的练字一开始写得并不好,不过除了练好字之外,他还有一个目的是,就是在每天的各种公文写作时,把它当成练字的好机会,这样一来便不再觉得工作上的写作是一种苦差事了。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句话的意思是,夜晚不要出门,因为出门应酬玩乐让人荒废修养功夫,精气也耗损,容易造成精神疲惫,耽误第二天的正事,必须戒掉。

曾国藩吃过亏,生过大病,他自然知道晚上还要出去应酬喝酒,一定会损耗精气,加上晚上是他学习的时间,读书写日记,出门了不仅“旷课”,还让身体变差变坏,相当于否定了以前的日课了,这是他不会去做的。 

目录:

第一章 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A

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B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A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B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A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B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C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牛气D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A

第七章 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B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A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B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C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A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B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C

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A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B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A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B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C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A

第十三章 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B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A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B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A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B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A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B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C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D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A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B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