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彩票

昆曲之美(香港中文大學)

  • 名称:昆曲之美(香港中文大學)
  • 分类:文化历史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9/6/29 13:00:05
分享到:

image.png

昆曲(Kun Opena),源于江苏昆山,又称昆剧、足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标合了唱会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知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积首批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故简介

如果说京剧是市民趣味,那么昆曲代表的是一种文人雅好。这体现在昆曲的曲牌体结构上,其唱词均按照曲牌填词,文辞典雅华美,柔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历来被士大夫推崇。

光末特点

昆曲的腔调是其一大特色,一唱三叹,“以字行腔”,体现了昆曲的阴亲之美。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

、定板、定谱。

光末特点

·曲牌伴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

·曲牌名目:

昆曲的曲牌体是全国0多种戏曲曲种中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

昆故的演变一一起源

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威行于苏州。它起初称为昆山腔,与涤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为四大声腔。“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在嘉靖、隆庆年间,江西南昌人魏良辅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脸“牵平直无意致”,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即“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

image.png

曲目介经一一《扫开李》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

故目介经一一《望望记》

。作品简介:

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亲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而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光辉,不仅影照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

·意益:

《我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惜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钢常的知识分子,经常尚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琶记》的悲剧意益,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遭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